山西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全文)
日期:2013-08-22 發布人:admin 瀏覽量:218 [db:來源]
晉政辦發〔2012〕94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山西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2年12月3日
山西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區域競爭力,加快全省物流業快速協調有序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國發〔2009〕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國辦發〔2011〕38號)及《山西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圍繞山西省委、省政府轉型跨越、建設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大省的戰略要求,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及面臨形勢
物流行業規模和效益快速擴大!笆晃濉睍r期,我省物流業快速發展,2010年,全省社會物流業實現增加值790億元,占GDP的8.7%,占同期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23.5%,比2005年物流業增加值的403.4億元增加了386.6億元,增長95.8%,年均增長14.38%;全社會貨運量達12.5億噸,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專業物流企業不斷壯大!笆晃濉逼陂g,物流企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太鋼、煤銷集團、太鐵聯合物流等大型企業實施供、銷環節的服務外包和流程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省物產集團、省汽運集團、美特好等傳統運輸、倉儲、零售企業加強了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正式運營,太原地區貨運物流中心已經鐵道部批復。山西方略保稅物流中心獲批設立,標志著我省具備了“境內關外型”陸港物流服務功能。城鄉新型流通網絡配送體系初具規模。同時,沃爾瑪、華聯集團、豪德集團、宅急送等大型物流企業相繼入駐太原、大同、朔州、運城等中心城市。
物流基礎設施投入逐年加大服務功能明顯改善。近年來,全省陸續建成一批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同時,2009年全社會物流業投資完成754.4億元,2010年全社會物流業投資完成1156億元,2011年全社會物流業投資完成1232億元。大型生產型物流、生活型物流、連鎖配送網絡網點的經營和建設取得較快進展。太原、大同、晉中、侯馬物流園區建設步伐加快,信息化、保稅、倉儲、配送設施水平不斷提高。
物流政策環境大幅優化。2009年以來,國務院及我省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我省通過用地保障、財稅扶持、融資支持、便利通行、價格優惠等政策,扶持、推動物流企業的發展,促進了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的快速轉變,物流業發展環境得到逐步改善。
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一是物流效率低、成本高。2010年我省物流總成本約為2062億元,物流總成本占GDP比重高達2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左右,更高出歐美發達國家16-18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我省每年在物流環節的費用多支出700多億元,造成巨大的效益流失;二是物流企業普遍存在競爭力不強、組織化程度低、服務水平低、盈利能力低、物流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低和人才缺乏等問題,物流形態突出表現為“小、散、弱”,能夠全方位承接大型工商企業物流業務的綜合第三方物流企業少;三是物流業與綜合交通網絡、物聯網公共信息平臺和保稅政策功能尚未進行充分有效銜接,貨物運輸方式的轉換不夠順暢,物流基礎設施的系統性、兼容性、共享性有待提升;四是物流等現代服務業與實體產業有機融合、相互促進不夠。
“十二五”時期,我省物流業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經濟快速增長為物流業發展帶來持續動力,獨特的區位條件、更加完備的交通基礎設施和綜合運輸體系為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轉型綜改試驗區“先行先試”為物流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政策機遇、空間機遇、項目機遇和開放機遇。我省要全面分析發展形勢,抓住機遇,開創物流業發展新局面。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目標,以綜合交通網絡為基礎,以物聯網公共信息和保稅政策功能為依托,以重點工程項目為抓手,建設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帶動服務相關行業快速發展的,覆蓋全省、輻射周邊、連通世界的,快速便捷、功能齊全、高效率低成本的現代物流體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增量優化與存量提升相結合。在改造提升現有物流基礎設施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規劃建設一批高水平、高質量、高科技的物流基礎設施,以增量優化促進存量整合,提升物流服務水平。
2.堅持統籌協調與突出重點相結合。加強區域之間、產業之間和項目之間的統籌協調與銜接,優化物流業發展區域布局,避免盲目建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同時,加快發展一批具有帶動示范作用的重點物流園區、重點物流項目和龍頭物流企業,推進物流產業的集約發展。
3.堅持科技提升與服務創新相結合。積極引導物流企業改變傳統經營觀念與運作方式,充分利用物聯網公共信息平臺和保稅政策功能,推動傳統物流的改造升級,加強第三方物流發展。鼓勵物流企業加強自身服務網絡建設,強化供應鏈一體化服務,推動物流企業服務理念、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創新,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三)發展目標。
以建成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為目標,按照“一核、三區、多節點”的總體布局,構建專業化、信息化、集約化的現代物流體系。到2015年,全省物流業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力爭達到160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占GDP的比重達到10%左右,全省物流費用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8%下降到23%左右,實現由物流大省向物流強省的跨越。
三、空間布局
結合我省城鎮空間格局、產業基礎和功能定位,遵循物流業發展規律,著力培育“一核、三區、多節點”的物流空間布局,構建重點突出、層級清楚、功能完整、特色鮮明的物流業空間分布架構。
“一核”是以太原都市圈為中心,建設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核心區。將太原都市圈打造成為產業集聚、功能齊備、資源共享的現代物流樞紐和物流服務平臺。加快建設一批涵蓋保稅、倉儲、加工、集運、商貿流通、信息化平臺和金融服務在內的重點項目,輻射太鋼、焦煤、太重等煤炭、冶金、裝備制造、煤化工大型工商企業及周邊河北、河南、內蒙等省,帶動太原高新區、開發區和榆次開發區實現快速發展,推進太原與榆次同城化。
“三區”指晉北物流功能區、晉南物流功能區、晉東南物流功能區。晉北物流功能區以大同和朔州為中心,構建煤炭物流中心和核心服務區,形成煤炭和裝備制造物流中心區。晉南物流功能區以侯馬為中心,建立臨汾、運城與陜豫的跨區合作機制,建成我省南部面向鄰近省份的橋頭堡、大通道和綜合物流集散中心。晉東南物流功能區以長治和晉城為中心,以建立綜合物流基地和晉東南煤炭樞紐為目標,構建鏈接我國東部沿海大通道的物流基地。
“多節點”即以省城太原——晉中為核心,以區域中心城市為節點,以縣城為支撐,以中心集鎮為網點,構建城市間、城鄉間對接有序、安全快捷、高效率低成本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體系。
四、主要任務
(一)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物流設施建設。建設綜合物流樞紐,促進各種物流方式的銜接和配套,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物流運行效率。發展多式聯運,實現鐵路、港口碼頭、機場及公路無縫對接,提高物流設施的系統性、兼容性。圍繞煤、焦、冶、機物流需求,加快鐵路出海通道建設,在重要港口建立物流基地,形成覆蓋全省、輻射周邊、聯通世界的多通道物流體系。
依托山西省“十二五”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物流基礎設施。要在保證公用性的同時,滿足物流服務與運輸服務需求。加強倉儲設施建設,在大中城市周邊和制造業基地附近規劃、改造和建設一批現代化的配送中心。加強與新建鐵路、港口、公路和機場轉運設施的統一規劃和建設,合理布局物流園區,完善中轉聯運設施。改造提升市、縣、鄉、村四級物流配送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服務城鄉廣闊區域的多節點物流網絡系統。
將路港一體化建設放到重要戰略地位,做到與省內重大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營。與沿海地區開展陸海戰略合作,共同開發岸線資源,共同建設專用碼頭。
(二)培育壯大本土物流企業。
加大對物流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旗艦級物流企業。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制定物流行業及相關企業的準入標準,通過兼并重組、資產劃轉、增資擴股、加盟連鎖和委托管理等方式,引導支持大型物流企業整合、重組存量物流資源,盡快形成一批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現代化大型物流集團。
加快物流企業的新型化、現代化步伐。以現代物流理念和技術對傳統物流業務進行流程再造,積極開展策劃設計、組織運籌和實際操作等綜合服務,為用戶優化物流管理,提升供應鏈整體效益,增強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積極引進國內外現代物流巨頭,拓展人才、技術、管理、理念的交流合作,推進物流企業的便捷、高效和國際化,催生一批高水平現代物流企業。
鼓勵生產、商貿企業自辦的物流企業與原企業分離,以現有基礎較好、具有一定規模和先進管理理念的物流企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功能、提升服務,著力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規模較大物流企業集團,加快采掘、制造等行業內部物流的剝離,引導生產型企業與物流企業實現多業聯運,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業。
(三)積極轉變物流發展方式。
通過物聯網技術和保稅政策功能等先進的管理方式和高新技術促進物流業發展方式轉變。發展高端物流,提高行業附加值。調整物流行業內部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關聯度強、貢獻率大、科技含量高的高端物流行業。鼓勵我省物流企業進入大型企業的分工協作體系,參與高端物流業務的競爭。重點發展多式聯運、第三方物流、物流咨詢等業務。
發展新型運輸服務方式。鼓勵創新運輸服務方式,解決由于運輸方式落后與各種運輸方式銜接不暢帶來的多次搬倒、多次拆裝等問題。加快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集裝箱運輸、散貨運輸、甩掛運輸、航空快遞運輸。推廣應用廂式貨車、集裝箱車輛,開發使用專用車輛。優化交通組織,提高運輸速度和效率,降低成本、減少浪費。加快推進單元裝載化,推行以托盤化為核心的單元裝載方式,統一托盤標準,開發托盤共用系統。鼓勵物流企業采用倉儲運輸、裝卸搬運、分揀包裝、條碼印刷等專用物流技術裝備,提升物流裝備技術水平。
倡導發展綠色物流。鼓勵和引導物流企業選用節能環保車輛、新能源汽車等節能環保物流設施,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合理組織、配置物流資源,優化物流配送路徑,降低運載車輛空駛率。
(四)推動物流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
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建立完善物流標準體系,推進物流園區、物流企業和物流項目標準化,促進物流園區管理規范化、物流企業服務品牌化、物流項目經營產業化。建立物流標準化服務平臺,向社會和企業提供高效、便捷、準確、先進的標準化動態信息和技術服務。在省級重點物流園區和骨干物流企業中啟動一批物流標準化示范工程,加快對現有倉儲和轉運設施的標準化改造,鼓勵企業采用標準化的物流設施和設備,促進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
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整合各部門物流相關信息資源,推進與物流相關的政務信息系統的協調與開放。推動重點行業、重點物流園區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共用、信息互通。大力發展物聯網,建立物流信息系統對接和物流信息共享機制,利用條形碼、電子定貨系統、電子數據交換、貨物跟蹤系統、配送需求計劃、自動分揀系統、中國北斗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企業資源計劃、射頻識別裝置等先進的物流技術,提升物流產業的管理水平和層次,降低貨運車輛空駛率,減少企業庫存,有效緩解熱點線路的交通擁堵狀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五、發展重點
(一)推進六大重點工程。
1.物流園區建設工程。結合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依托物流樞紐和中心城市,在加強資源整合的基礎上,重點規劃建設一批布局集中、用地節約、產業集聚、功能集成、經營集約的大型物流園區。在城郊結合部或區域性交通樞紐附近,合理布局一批煤、焦、冶、機、建材、農副產品、日用工業品、農業生產資料等專業物流園區。鼓勵通過聯合、兼并、拍賣、參股、控股、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有效整合現有物流資源。著力提升物流園區的綜合服務能力,積極推進園區內外部基礎設施及中轉聯運、配送中心等功能設施建設,加快物流企業、倉儲設施等向園區集聚。建立物流園區公共信息平臺,開展物流金融、保稅通關、交易展示、咨詢培訓等增值服務。推進物流園區間的戰略合作,推動園區的信息聯動、業務聯動、營運聯動、資本聯動。
2.物流保稅及物聯網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工程。加快山西保稅物流和物聯網信息平臺建設,通過多式聯運為省內外企業進出口業務提供保稅服務,減少通關環節,降低物流成本,實現陸路、海路、空運與國內國際市場的直接連通,大幅度增加我省綠色稅收,提升我省對外開放水平,促進我省進出口貿易和外向型企業的發展,吸引產業轉移和國內外知名大型企業來晉投資發展。
3.物流金融服務工程。積極推動物流業與金融業的融合互動。結合物流業發展趨勢和金融服務需求,推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物流金融服務產品,提升物流金融服務供給能力,創新和完善物流金融服務體系,開展倉單質押、保兌倉、存貨質押、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以及票據融資等金融業務,為物流企業提供便捷的融資、結算、保險等個性化金融服務。加強對物流金融市場的有效監管,加快制定物流金融行業服務標準,提高行業服務水平。
4.日用消費品配送工程。依托城鄉商貿市場構建農村物流集散網絡和城市物流配送網絡,發揮城市物流對農村物流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城市流通網絡及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向農村延伸。積極整合優化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工程和放心糧油工程的物流配送,形成三網合一的配送體系。大力發展連接鄉村與城市便利店的城鄉物流配送中心,實現日用商品和生鮮產品的統一采購、統一分裝、統一庫存。支持鄉村便民店從提供單一服務向提供綜合服務轉變。暢通城鄉雙向物流渠道,加快農產品進城、日用工業品配送下鄉,推動農村物流網絡與城市配送網絡的有效銜接,打造便利、快捷、高效的城鄉一體化生活日用品配送物流體系。
5.物流業聯動工程。搭建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聯動互動交流平臺,促進重點優勢制造業物流業務分離外包,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在開展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聯動面,推動農業、商貿流通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扎實推進鋼鐵、煤炭、汽車、農產品、醫藥、建材等行業物流供應鏈一體化建設;大力推進物流業與農業產業化的融合,實現多業聯動發展,有效整合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物流業與傳統產業的聯動發展水平。
6.應急物流工程。加快建設和完善應急物流系統,保障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因突發性因素所導致的應急物流需求。建立健全應急物流指揮系統,協調應急物資的保障供應;建設應急物流協調組織信息系統平臺,全面提升應急物流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應急物資采購、儲備、運輸、管理的法規政策,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合理布局物資儲備,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實現應急物資儲備的專業化與社會化的有機結合;窘ǔ筛采w全省的應急物流系統。
(二)做強六大專業物流。
1.煤炭物流。圍繞煤炭運銷形成的巨大運力發展現代物流,提高煤炭物流業的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化配置能力,建設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煤炭物流體系。在加快交通樞紐建設的同時,加大對物流產業、物聯網信息平臺和能源產業的融合力度,以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為主體,以各區域市場為補充,以網絡技術為平臺,依托省煤炭運銷集團和省煤炭進出口集團等省屬煤焦企業現有物流資源及山西能源交通投資集團的鐵路、公路物流集運體系,適時在省內煤炭主產地、主銷地、交通樞紐地建設煤炭集散中心、煤炭儲配中心。加快在省外主要消費地啟動煤焦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建設,形成產運需有效銜接、國內外市場相互貫通,生產、運輸、儲配煤相互支撐,整體推進的煤炭物流網絡,擴大山西煤焦在華東、中南、京津冀區域的市場份額,逐步建立完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三大區域煤焦銷售網絡,大力提高山西煤炭產銷的集中度。積極發展新型的儲配煤市場和煤炭超市,發展節能環保的LNG、CNG物流運輸技術。
2.裝備制造業物流。在做大做強我省裝備制造業的同時,加快發展煤炭機械、鐵路裝備、重型機械、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等裝備制造業物流。建立完善煤機、汽車及零配件等集散市場和物流中心,擴大我省裝備制造產品在省內外的市場占有份額,重點加快推進煤機及煤炭生產輔助材料市場建設,支持鼓勵全省煤炭生產企業對煤炭機械輔助材料的集中采購配送,降低煤炭生產成本,壯大本省物流企業,促進煤炭安全生產。利用信息化和專業化的物流方式整合與建立我省裝備制造業與國內外眾多協作廠商、零配件生產企業的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鏈之間的高效流轉和無縫對接,通過提高產成品、半成品的流轉效率和資金占用,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3.農副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物流。提高糧食物流現代化水平,推進糧食散儲、散運、散裝、散卸的“四散化”程度,建設省內糧食“四散化”運輸體系和應急調控體系,形成完善的糧食“四散化”運輸網絡,實現與全國糧食物流網絡的無縫連接,通過建設山西糧食物流中心和一批物流節點,建立糧食交易市場體系,完善放心糧油工程等多項舉措,形成與國家確定的東北、黃淮河、京津、華南等糧食通道相連接的太原—華北、大同—京津和西北、運城—西南、長治—東南糧食流通通道,全力推進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降低糧食流通成本,提高糧食流通效率,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連的省內省際間科學合理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增強各級政府對糧食市場的應急調控能力,保障我省糧食安全。
制訂全省鮮活農產品現代流通發展規劃,加強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農產品流通模式,完善流通鏈條和市場布局,加快建設高效暢通、安全有序的農產品流通體系。搞好農產品市場規劃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小雜糧、干鮮果、特種養殖、反季節蔬菜等產地專業批發市場,發展一批輻射領域廣、帶動作用強、對商品供求形勢和價格形成機制具有較強調節作用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合理規劃建設城鄉集貿市場和農產品零售超市,著力提高農產品市場覆蓋的廣度和深度。積極推進農副產品購銷對接、“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企對接”、“農校對接”,以美特好超市、陽泉華龍超市、晉中田森超市、唐久便利、金虎便利等大型連鎖商業企業為主體,引導其與鮮活農產品產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接,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鼓勵在省外設立“山西農副土特產品連鎖配送中心”,作為山西農產品對外展銷窗口,立足特色優勢,開拓市場創品牌。
培育壯大一批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冷鏈物流龍頭企業,建成一批規;、專業化、現代化的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建設肉類、水產品、果蔬等國家及省里重要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加快發展以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商貿流通企業、食品加工或經銷企業為主導的專業化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先進、上下游銜接、功能完善、管理規范、標準健全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體系,降低農產品產后損失和流通成本,服務城鄉居民消費,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確保農產品品質和消費安全。
4.冶金建材物流。構建與工程建設相適應的高效、通暢的冶金建材物流服務體系。促進冶金建材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完善冶金建材物流布局;統籌規劃建設和改造一批冶金建材現代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特別是加快經濟落后地區物流基礎條件建設;鼓勵中小物流企業加強合作,創新物流合作方式和服務模式,發展共同配送;引導物流企業與施工企業有效溝通,按施工進度和品種規格進行配送,降低施工企業庫存,降低施工成本;培育壯大一批專業化冶金建材物流企業。
5.生活日用消費品物流。建設適應城鎮化建設和服務城鄉的新型物流體系。依托“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五個全覆蓋”工程,支持各級超市、連鎖配送中心、農村便民店等城鄉流通載體構建現代物流網絡,鼓勵中心城市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利用其管理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和已有的配送網絡體系優勢,通過直營和加盟方式向縣、鄉、村延伸發展。加快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轉,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主體多元、業態多樣、布局合理、運作有序的城鄉現代物流網絡格局。
著力構建集約化、規模化、網絡化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加強對現有快遞企業的資源整合,積極培育品牌優、規模大、實力強的本地快遞企業。充分利用山西能源交通投資集團的場站資源和各類快遞公司,大力發展整車運輸、專線快運、小件快運、特種運輸、甩掛運輸、城市配送等快遞物流業,形成市、縣、鄉三級網絡為基礎,門到門的“4+1”現代物流配送網絡。推動快遞基本業務與電子商務配送、供應鏈管理等新業務的融合發展,引導快遞企業加快進入制造業供應鏈服務領域。充分發揮郵政企業網絡優勢,加快形成區域性速遞物流網絡。加快農村郵政物流發展,積極推進我省“鄉鄉設所、村村建站”建設,構建完善的農村投遞末端網絡體系,建成“布局合理、雙向高效、種類豐富、服務便利”的物流服務體系,為城鄉居民提供方便快捷、豐富多樣的日用消費品。
6.進出口商品物流。充分利用我省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政策功能和現代物流方式,筑巢引鳳,發展外向型經濟。積極支持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外貿生產基地和生產企業,擴大我省農副產品及其深加工產品的出口,積極引進富士康等世界500強企業入駐我省投資興業,吸引東部產業轉移出口產品生產企業。加大太鋼等省內主要進出口企業與我省保稅物流的業務銜接,將本省進出口業務逐步統一納入省內辦理通關手續,同時吸引周邊省份來我省辦理進出口業務,提高辦理效率,增加我省的綠色稅收。
(三)建設九大物流體系。
1.三晉綜合保稅物流港園區。選址在太原與晉中接壤區域(面積約50平方公里),包括20個重大項目。通過統一規劃、總體布局、整體推進,引入保稅物流功能和物聯網技術,建設功能齊備、資源共享的新型產業發展區和現代物流樞紐。其兩大核心項目為:
(1)方略保稅中心保稅功能延伸項目。該項目的實施,使三晉綜合保稅物流港具備了保稅物流功能。項目建成后,可為省內外進出口商品提供便捷的通關手續,大幅降低進出口物流成本,每年可創造綠色稅收20多億元。
(2)太原地區貨運(物流)中心項目。項目建成后,具備年吞吐貨物3000萬噸能力。
2.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選址在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其配套發展用地。積極推進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建設,對打造我省對外開放平臺、提升開放型經濟的承載力和發展水平、促進山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協調跨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將全省煤炭現貨交易納入交易平臺,同時加快研究推進煤炭、焦炭期貨交易,完善全省煤炭現貨電子交易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按照“三步走”原則實現跨越式發展,逐步將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打造成為既符合行業規范、又達到一定規模的專業化煤炭交易中心。
4.太原羅克佳華物聯網。太原羅克佳華工業有限公司作為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物聯網技術的研發應用。其研發的山西省能源物流公共服務平臺項目以多式聯運、多業聯運作為核心服務方向,為山西省的物流園區、企業、車輛提供物流信息服務,為政府提供行業管理服務,是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方式轉變的重點示范項目。
5.美特好物流配送中心。該項目作為我省首個農超對接重點項目,一期建設項目選址在清徐縣高花村,占地近300畝,總建筑面積達8萬平方米,為華北最大的生活性物流配送中心。
6.山西糧食物流中心。根據國家《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提出的原則,在晉中市榆次區建設山西糧食物流中心,承擔全省糧食宏觀調控和糧食安全的重要職能。作為省內大型糧食物流集團、全省糧食流通的龍頭企業和中樞,山西糧食物流中心將實現與國家主要散糧接點的有效銜接,跨省和省內長短途運輸方式的合理轉換,提高糧食的快速中轉、發運和接收能力。根據我省糧食的流向和流量,加強玉米、雜糧生產地區的散糧發運能力和主要糧食品種調入地區的散糧接卸能力建設,形成連接全國的四大糧食流通通道。
7.山西煤炭綜合物流配送體系。依托省煤炭運銷集團、省煤炭進出口集團、山西能源交通投資集團等省屬大型煤焦生產、流通企業現有物流資源,適時在省內煤炭主產地、交通樞紐地建設煤炭集散、中轉煤炭儲配中心,加快在省外主要消費地啟動煤焦物流倉儲配送中心、煤炭超市等項目建設,形成產運需有效銜接,國內外市場相互貫通,生產、運輸、儲備、配煤相互支持,整體推進的煤炭物流網絡。
(1)山西煤炭運銷集團煤炭綜合物流配送項目。建設戰略儲配基地建設項目10個;擴建18座儲配煤場;建設綜合物流園區6個、新能源物流通道配套服務站7個、省外陸路煤炭集散中心10個、港區煤炭中轉集散中心4個和物流信息平臺。
(2)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煤炭洗選物流配送項目。建設中北煤炭儲運公司左云煤炭洗選物流項目、河曲能源公司河曲煤炭洗選物流項目、蒲縣煤炭洗選物流項目、左權煤炭洗選物流項目、長治煤炭洗選物流項目。
(3)山西晉煤集團現代煤炭物流項目。搭建1個無煙煤網絡交易平臺,建設2個煤炭物流園區(瓦塘、蒙西),購置300輛LNG運輸車輛,開辟4條LNG潔凈能源示范通道(蒙西至晉城、陜西至晉城、晉城至枝江、晉城至日照),籌建5個煤炭采購基地(外蒙、哈密、神木、臨汾、長治),部署6個銷售節點(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河南),布置7個LNG加液站,建設8個現代煤炭加工綜合利用配送中心(陽城町店、澤州大東溝、澤州周村、陽城芹池、沁水龍港、高平、河南沁陽、湖北枝江)。
8.山西能源交通投資集團全省公共倉儲物流配送網絡體系。
(1)山西公共倉儲物流網絡項目。充分發揮國有大型骨干物流企業作用,挖掘整合資源,充分應用現代電子技術,由省能源交通投資集團下屬省物產集團組織推進實施。主要對省物產集團60萬平方米及市縣物產系統100多萬平方米倉儲設施和管理系統進行整合提升改造,通過資產重組和多元投入,建立覆蓋全省的生產、生活資料公共倉儲物流網絡體系和綜合物流配送主渠道。
(2)省汽運集團八大物流園區建設項目。項目分別位于太原、侯馬、朔州、忻州、長治、晉中、汾陽等地。主要包括侯馬保稅經濟園區物流中心、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現代物流園、新鑫食品冷鏈物流中心、迎澤物流港、乾通商貿物流園區、長治公路貨運樞紐中心、忻州物流中心、朔州物流園等項目。
9.全省城鄉農副產品物流配送體系。以農副產品、日用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為主,重點建設1個省城農產品物流園、5個區域性重點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和60個縣級骨干綜合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形成省城有農副產品中心物流園、市級有物流配送基地、縣級有物流配送中心、鄉村有中心超市和便民連鎖店的覆蓋全省的農村現代物流體系,促進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轉。
(1)中國太原農產品國際物流園。該項工程是建設全省農村現代物流體系的重點示范工程。依托太原市的區位、交通等優勢,以農副產品、日用消費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展示交易、倉儲配送、加工、冷鏈物流系統、應急物資儲備和保障供給商品儲備為主體,依靠現代物流體系功能和要素集聚功能,打造輻射全省、連接城鄉的核心物流樞紐和一流的示范物流園。同時,在園內建立運輸保障、檢驗檢疫、信息管理、電子商務和電子結算系統,提升市場功效,充分發揮其在建設農村現代物流體系中的龍頭帶動示范作用。
(2)山西榆次匯隆農產品綜合市場。該項目建設地址在晉中市榆次區南湖村,總建筑面積98200平方米,包括綜合服務區、交易區、倉儲區、物流配送區、垃圾處理中心、商務配套用房等。項目建成后可為太原、晉中及高校園區提供安全、快捷的農副產品配送供應。
(3)山西太行山農產品物流園區。該園區分為蔬菜水果、禽蛋肉奶、糧食油品、花卉農資4大物流板塊、15個專業功能區,其中公共基礎設施部分由縣級政府投資,專業功能區通過招商引資完成。采取交易、倉儲、配送、商業、辦公多功能綜合互動模式,實現多業態積聚效應。“十二五”末園區可實現年交易量500萬噸、交易額150億元;整個園區建成后,將直接安排就業2萬人,間接帶動就業3萬余人,成為山西最大、華北一流、全國知名的現代化農產品綜合物流中心。
(4)朔州市東部新區農副土特產品交易市場。集農副土特產品、小雜糧、鮮活農產品等生產、加工、銷售、冷鏈、倉儲、運輸、綜合服務于一體,旨在實現產供銷一條龍、農工商一體化,擴大生產,助農增收,提高生產流通組織化程度,完善流通鏈條和市場布局。項目全部完成后,預計年銷售額3億元,實現利潤5000萬元,創稅2000萬元,帶動農戶130萬戶,農民增收2.6億元。
(5)運城黃河國際農產品綜合物流中心。該物流中心由倉儲中心、交易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綜合服務中心四部分組成,具有集散、加工、冷鏈、儲藏、儲備、信息、檢疫檢驗、貿易、會展拍賣10大功能。物流中心建成后,可儲備農資商品2萬余噸,年吞吐農資商品量300余萬噸,年交易額近20億元,實現利稅1億元。
(6)太原市裕吉經貿發展有限公司太原丈子頭產品物流園項目。該項目建設地址在太原東環高速公路丈子頭出口處,項目占地600畝,主要建設產品交易區、農副產品倉儲區和農副產品拍賣交易中心等。建成后預計每年農產品交易量可達700萬噸,交易額可達80億元,覆蓋和輻射晉冀魯豫和京津人口過億,對太原、晉中、忻州、呂梁等區域的特色農業和農民增收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7)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通過新建或改造現有的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建設60個縣級骨干綜合物流配送中心,形成集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家具電器等主營業務為一體的綜合物流配送中心,加強與省級物流園區和市級物流配送基地的聯接,向鄉村一級輻射,做好本縣域及周邊的物流配送服務,并與全省新農村便民店連鎖商店全覆蓋工程配套運行。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管理協調。
建立健全分工明確、統一協調的全省物流業管理體制,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推動物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推進本規劃的實施。加快推進物流管理體制改革,打破物流管理的條塊分割,加強依法行政,完善政府監管,強化行業自律。清理阻礙或限制跨行業、跨地區物流服務的政策措施,鼓勵物流企業開展跨區域網絡化經營,促進物流企業公平競爭。清理和廢止各類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不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政策規定,在規范管理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對物流企業資質的行政許可和審批條件,改進資質審批管理方式,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堅持對物流重大項目動態調整原則。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發揮協會在規劃研究、規范市場行為、統計與信息、技術合作、人才培訓和咨詢服務等方面的中介作用,促進物流行業規范自律,推動物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
財政支持政策。加大政府各類投資對物流業的支持。把物流業重大項目納入轉型綜改重大標桿項目。
土地支持政策。在符合土地總體規劃、年度計劃和產業政策的前提下,對物流業項目用地優先給予保障。中心城市遷出或關閉工業企業退出的土地和舊城改造中收購儲備的存量土地,優先用于發展物流業;在土地用途和使用權人暫不變更的前提下,支持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產、土地資源發展現代物流業。
綠色通道政策。對采用國際化標準開展進出口業務的集裝箱運輸車輛給予通行費用優惠和綠色通道待遇,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吸引周邊省份進出口物流業務在我省保稅通關。參照國際通行的貨運行業標準,清理、規范我省集裝箱運輸的超高超重標準,持通關手續放行所有進出口貨運車輛。實施物流業一票制結算、一次性納稅,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地方收入。
切實落實價格政策。對現代物流服務業實行用電、用水價格與一般工業同價。省物流業重點項目和標桿項目可享受大工業電價政策。
結算與稅收政策。我省物流企業設立跨地區分支機構的,其企業所得稅應按稅法規定由總機構匯總繳納;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確認納入試點名單的物流企業及所屬企業,將承攬的運輸業務或倉儲業務分給其他單位并由其統一收取價款的,以該企業取得的全部收入減去付給其他運輸企業運費或其他倉儲合作方倉儲費后的余額為營業額計算征收營業稅。
(三)優化發展環境。
完善物流法規政策體系,制定物流配送車輛通行便利措施和降低物流企業規費負擔的政策,積極清理向貨運車輛收取的各種費用,嚴禁違規對物流企業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亂評比。進一步降低過路過橋收費,按照規定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控制收費公路規模,優化收費公路結構。加大對高速公路收費的監管力度,撤并不合理的收費站點,逐步降低偏高的高速公路收費標準;大力推行不停車收費系統,提高車輛通行效率,促進物流車輛便利通行;加快研究制定城市配送管理辦法,有效解決城市中轉配送難、配送貨車?侩y等問題,促進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加快規模化發展。
(四)拓寬資金渠道。
制定完善相關政策,創新服務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通過政府政策、資金補助等引導方式,外引內聯,鼓勵不同所有制投資者尤其是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參與物流項目的建設和發展,把物流業發展的立足點放在鼓勵民營、吸引民(外)資、利用民力、發展民企上。支持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股票上市、企業債券、兼并重組、合資合作等途徑籌集建設資金。積極搭建物流銀企對接合作平臺,完善物流企業信用擔保機制,加大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力度,緩解物流企業融資難問題。引導金融機構對信用等級資質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完善擔保體系,鼓勵融資性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短期資金擔保。
(五)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鼓勵省外大型物流業企業與本省企業的戰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以技術入股、管理人員持股、股票期權激勵等新型分配方式,吸引物流業各類境內外高級人才來晉創業和工作。加強與世界500強企業一對一招商合作,對新引進在我省獨立核算且項目投資額在10億元以上的現代物流業項目,按照項目實際投資額的5‰給予一次性獎勵,單個項目最高獎勵額不超過1000萬元,鼓勵資金由引進地政府安排,具體獎勵辦法由引進地政府確定。
(六)推進物流品牌建設。
加強商標尤其是地理標志商標和老字號的品牌文化建設,加強國家級物流標準化試點單位推進力度,對新獲得國家馳名商標的物流業企業、國家物流標準化試點單位、3A級以上物流企業給予獎勵。支持物流業企業開展品牌連鎖經營,實施商標戰略。
(七)強化人才支撐。
加強物流人才的培育和引進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養,發展多層次教育體系和在職人員培訓體系。支持我省具備條件的高等院校加強自身建設,開展物流工程和管理的本科教育,力爭取得物流專業的碩士、博士點,培養符合我省省情和需求的高級物流人才。強化職業技能教育,加強對物流企業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在職培訓,提高現有物流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和業務水平。實施人才激勵政策,引進國內外優秀物流專業人才,尤其是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術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和熟悉國際物流業務運作的高級人才,為我省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八)完善統計制度。
認真貫徹實施社會物流統計核算與報表制度,進一步完善物流業統計調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科學的物流業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實現全省物流數據的采集、匯總、核算和分析的制度化,及時監測分析物流業發展、運行狀況,為政府制定物流業發展政策和戰略規劃、加強宏觀調控提供依據。
上一篇:
上海西北物流園區保稅物流中心封關...
下一篇:
天津東疆首家保稅商店